
2025年9月21日 (日)
相較於前作【王】的八年細煲慢燉,
新專輯【Apples of Thy Eye】僅隔一年,
製作時程雖短,卻未犧牲作品質量。
專輯從聖經汲取靈感,
由關愛與迷失兩個層面發想,
林宥嘉刻意隔絕與工作人員的交流,
僅提供概念方向,最終完成十一首風格各異的單曲,
再以倒放的音樂將曲目切割,
使專輯呈現一種奇異的割裂感。
專輯跨足硬地搖滾、爵士、電子,
當然也有他擅長的抒情曲風。
風格變化劇烈,加上每首歌中間皆設有隔斷,
讓整張專輯更近似單曲合輯,
概念性相對稍弱,
但無損每首作品各自綻放的光彩。
尤其經過林宥嘉慵懶嗓音的詮釋,
每首歌皆能發掘亮點,
也展現出他作為歌手的極致表現。
不包含〈apple1:1~1:10〉,
十一首單曲中,《討罵的 直到今天還是不願對你說髒話》
是聽眾熟悉的華語情歌架構,
卻在歌詞中多了個性與巧思。
林宥嘉的情緒飽滿而節制,
收斂至副歌一次釋放。
接續的《怪情歌》同樣是非典型抒情佳作,
簡單的旋律和節奏反而增強記憶點,
流暢的鋼琴編曲營造出奇異的浪漫氣息。
同屬抒情風格,粵語作品《神愛世人》
令人驚喜的是詞曲皆出自林宥嘉之手,
小心翼翼地唱出人與人之間的共情,
輕盈的高音頗具早期港樂韻味。
同樣帶有港式旋律的《歌迷》,
則營造出夢幻迷人的復古氣質,
編曲輕盈柔美。
再現林宥嘉迷幻唱腔的《寫未來的日記》、《新郎》,
歌詞若有似無地相互呼應,
皆運用詭譎的鋼琴聲響,
在夢幻中摻雜不安的侷促感,
與過去類似主題的作品差異極大。
與黃奇斌合作的《Time》,
應是專輯中存在感最強的作品,
加上大成本拍攝的音樂錄影帶,
能感受其被寄予厚望。
台式搖滾的曲風的確市場性強烈,
然而林宥嘉的人聲在濃重配器下略顯壓縮,
有時聽感稍嫌模糊。
同屬重節奏的《鬼屋》則顯得協調許多,
流氣的吉他和 Bass 線條帥氣十足,
複雜繁瑣的鼓點讓歌曲聽起來豐富斑斕。
以硬地搖滾呈現的《純情大師》,
也令聽眾耳目一新,
編曲帶有日系地下搖滾的氣質。
而專輯最先曝光的《打空氣的拳擊手》,
則展現林宥嘉過硬的唱功,
在高底音域跨度極大的情況下,
他依然維持優異的聲音動態與情緒表現。
最終的《深度睡眠》將穿插的〈apple〉音效復原,
由擅長影視配樂的盧律銘參與編曲,
以呼氣器與心電圖的聲響,
建構出身臨其境的臨場感,
更大膽地柔化林宥嘉的人聲,
製造出虛實交錯的聽覺體驗。
對筆者而言,【Apples of Thy Eye】的主題有些難以捉摸,
疑似將多首被稱為「寶貝」的作品集合成冊,
單曲之間如散文集般缺乏明顯關聯,
直至反覆聆聽數次後才逐漸理出邏輯——
十首歌表達了生命的片段,
最後以《深度睡眠》作結。
每首作品皆有其亮點,
反之,〈apple1:1~1:10〉的設計很影響聆聽流暢性。
比起成熟的演唱表現,整體製作稍顯薄弱,
或許在藝術追求與聽感實用性之間,尚有斟酌空間。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


目前無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