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十年功,終究都為了台上十分鐘。
許多事情需要循序漸進,方能見其不凡之處。如滷一鍋好肉,素材要好,醬油要純(不禁聯想近來食安問題),火候要夠,經驗要足,再加添一點時間,自然水到渠成。練舞如是,練武亦如是。但拍電影,如何,如是?
終歸是拍電影,相信具野心的導演對有限的電影篇幅時常有捉襟見肘之感,簡單題材也可以拍得複雜,反之亦然。一部電影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但一部電影予人的感覺卻絕對和導演脫不了干係,觀眾看到的角度是在鏡頭之後,然從鏡頭之前到螢幕之後,卻無處不在地考驗著導演及製作團隊的功底。《狂舞派》導演黃修平標榜打造香港熱舞電影,找來一群專業人士,擁有絕佳素材,乘著港片鋒頭再起天時,欲藉由《狂舞派》一試身手,大展野心。
但,好看的舞碼,並不等於好看的電影。在我看來,《狂舞派》最大的問題不是素材(演員)是否專業?舞碼是否夠演水準 ?而是在「拍電影」的經驗。《狂舞派》不難見到導演黃修平欲伸展拳腳的野心,加上演員、製作團隊和電影題材新穎,《狂》片劃對重點,舞蹈特色與角色心路歷程一部舖陳,直到片尾開花結果。照電影公式來看,舞蹈配合故事,故事配合舞蹈《狂舞派》算得上平穩得體。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擅長的事,舞者跳舞,導演導戲,兩者結合,必然考驗著導演如果調配比重的問題。《狂舞派》裡舞者同時也是演員,除了挑戰自身極限更需兼顧角色詮釋,在電影片花的部份讓人足以看到這群人為了這部電影究竟付出了多少心力,這點叫人相當肯定,但我必需誠實的說,《狂舞派》未能跳進我的心裡。
剪輯的凌亂大大地壓縮《狂舞派》故事架構,角色情緒轉折之間難以突顯,間接導致角色、舞蹈、故事三者間有脫離之感,以及《狂舞派》整體節奏的失衡,也令《狂》妝點相當多的獨特舖陳,卻也因著電影的失衡無法透出味來,甚是可惜。
微妙之處,若我們將自己的距離拉遠一點,宏觀看《狂舞派》不難看出它竟能夠守住港片底限,從骨到皮,無一不是港味十足,無關乎語言,而是其裡外透出的文化精神。黃修平《狂舞派》的確紮實地點出了自我精神的認同,就拍片記錄來言,我想導演黃修平仍會繼續挑戰自我與獨特的題材,而但就電影本身,我認為《狂舞派》較適合用倒述法來處理,事關導演經驗火候,很少有電影能讓我產生這樣的建議,但就黃導,我想仍是可以期待。(文/喬小夫)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 Movie 音樂社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