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四)
集剪接、監製、編劇於一身的資深電影人「廖桑」廖慶松,於5日獲頒第55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POP Radio《POP最正點》節目邀請廖慶松,接受主持人林書煒與影評人鄭偉柏專訪。廖慶松從進入中影訓練班至今已在電影圈服務45個年頭,廖桑說小時候就會弄投影機,喜歡看到影片跳動、換鏡頭的感覺,廖桑說,換鏡頭和說故事之間有種節拍感,「看到就很開心,好像腦內啡都上來了」。林書煒好奇「怎麼不當攝影師」?廖慶松笑回「我當攝影師,李屏賓也要小心點」!
廖慶松說「剪接是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二者的平衡則需要鍛鍊。他認為剪接師需要同理心,才能看穿電影,找到導演的敘事原貌。廖慶松的鍛鍊也讓他練成獨具慧眼的本領,他分享1989年就先看好《悲情城市》將奪獎;當他看到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也曾斷言「你的片能賣錢!且至少30億以上」還預言首次執導的劉若英將入圍最佳新導演,後來也一語中的。
廖慶松在27歲那年剪接的第一支片是《汪洋中的一條船》,至今也超過百部電影,廖桑說《紅氣球》花了一年剪接,歷時最久;現在他教課也會替學生擔任剪接,廖慶松說,侯孝賢導演的年代正逢時代轉型,電影以城鄉為內容敘事;年輕人生活環境轉變,關懷的面向較為個人,也較具商業程度。
廖慶松說,自己平常看廣告、MV或電影都可能因為感動而眼眶泛淚,他認為電影來自於生活,「自己不感動就很難感動別人」。談到華語電影趨勢,廖慶松觀察「中國的新浪潮已經着起來了」,廖桑說中國到處是海歸派的新導演,也面臨經濟轉型,是發展紀錄片更好的時代。廖慶松提到台灣電影,最近集中發展商業層面,「但商業的角度不僅很大範圍,也更複雜」,廖慶松憂心目前台灣的學校教育仍無法配合培養出適切人才,「很多的年輕人將自己的所學與興趣放在一起,但這和很精確的(電影)『類型』是有差距的」,他期勉有志朝電影圈發展的年輕人應多精進電影類目,把故事說好且確立觀眾群。
把興趣當成職業,應該是最完美的工作,但廖慶松也曾有過倦怠,坦言「一直剪剪剪,就不想再做了」。面臨低潮期,廖桑曾離開電影產業去做貿易工作,「我還記得我的老師是江丙坤」。結果做了幾個月,「人家就找我回去了」。廖慶松說「每個片子都是一個人生」,無論是學生的短片或是知名導演的作品都是同一個態度,面對工作的時候「就是一個全身心靈的參與」。廖慶松懷抱著使命感,「無怨無悔一直做」,也期待未來的國片市場能創造出自己的湯姆克魯斯「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廖慶松(圖中)在POP RADIO接受台長林書煒(左一)與影評人鄭偉柏訪問
廖慶松(圖中)對國片充滿期待
廖慶松(圖中)接受POP RADIO專訪
廖慶松集剪接、監製、編劇於一身,至今已參與逾百部電影剪接
文:PlayMusic編輯部 資料/照片:POP Radio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
目前無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