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JavaScript或是升級成可執行JavaScript的瀏覽器,以繼續使用PlayMusic音樂網 PlayMusic音樂網 - 【循聲入座.名人專訪】葉穎:音樂世界裡的流浪者、心靈世界中的遊牧人
會員登入
|
OR

名人焦點 【循聲入座.名人專訪】葉穎:音樂世界裡的流浪者、心靈世界中的遊牧人
0
85

By 循聲入座

2022年7月12日 (五)

我們曾有幾次對自己進行靈魂拷問?又有多少次被自己給僥倖逃脫?我們是否總想著有個安身之處而汲營於花費生命搾取金錢,卻不曾問過自己的心該何處安放?生命之中有太多該放手捨不得,不放手更折磨的人生課題,於是心就這樣流浪在茫茫荒漠當中。那麼現在出現一位游牧人,她用自己的生命歷程,透過音樂和歌聲,將能量與勇氣灌注到心裡,指引你跟隨內心走一遭,你願意暫時拋下世俗,走進另一個世界看看嗎?
這一篇我們先來好好認識這位在音樂世界裡的流浪者、心靈世界中的遊牧人-葉穎,以她的視角看待世界、看待音樂是什麼?藉由音樂人的經歷,可以試著想想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既混亂又充滿愛的世界。
本篇將分為個人生命經驗、葉穎的音樂世界觀,以及最後來談談關於旅行之必要。

▍個人生命經驗 ▍

過去我們會在地下、獨立樂團中看見她的身影,那時的她擺著長髮,以Leaf為名,在樂壇上初試啼聲。2017年遭逢她人生的劇變後,開始作為獨立音樂人的創作歷程,直至今日,她已改為俐落的短髮,閃著靈動的雙眼有意識地觀察著這個世界,她將這些感受並化用到她的音樂中,告訴我們善待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音樂的啟蒙-來自於對人們汲營於活著的觀察

創作,來自於生活的積累,對周遭與觀察自己的延伸,和大部分的藝術家相近,葉穎開始寫歌的目的是為了要治癒自己,因為當時的她相當需要有個情緒宣洩的出口,於是第一首創作歌〈位置〉,靈感便來自於某天在街角觀察著熙來攘往的人們,她說:「當時的我就在想,每個人來到世界上好像都有個位置和角色,但世界之大卻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於是便陷入了自我矛盾的恐慌之中。所幸隨之而來有想到:『那些人是真的知道自己屬於這個位置嗎?或是這個位置是他們真正想要的?』人生總會在這種時刻陷入迷失方向的境地,也是從這時起自己便開始常很深入的去想這件事。」當初的葉穎只是需要一個宣洩出口而找上了音樂,直到她開始有了一定的創作能力,並透過正式發表吸引到有相同共鳴的人時,才驚覺到自己的創作可能不僅只療癒自己,藉由樂迷們的回應,她漸漸明白自己的音樂有哪些地方觸動到他們的心裡、看到了什麼樣的風景,藉由這些連結與化學反應,成為她與樂迷們平時很好的互動模式。因為這樣的領略,於是筆者在問到葉穎覺得自己的音樂能感動人的原因是什麼時,她才給出了這樣的結論,她這麼說道:「其實把時間拉長遠來看,會發現人的生命經驗很多都會是相似的,都會經歷失戀、失去、曖昧、獲得等過程,所以多多少少都能在別人及自己身上找到那些共同的情感,而自己則是透過音樂來搭起這樣的橋樑。」

「生命終究是要面對自己的」-關於葉穎的創作昇華,她其實經歷了這麼多…

img1657629632.jpg2017年是葉穎常提到最崩潰的一年,遭逢兩位親人的離世,又忽然失去了賴以維生的聲音,尋求中西醫都未果,僅得到疑似罹患心因性疾病的病因,情緒低沉的她又不慎跌倒骨折,使她幾乎有半年時間與外界斷絕了聯繫。所幸因為這段只能與自己獨處的時光,她開始有機會思考、詢問自己的心發生了什麼,同時透過一個多月的花東旅行將自己交給了自然,聆聽它們的聲音,並從中汲取能量療癒身心靈。而就在一個花蓮海邊的市集中,認識了手碟以及她的音樂搭檔李承宇,意外開啟了葉穎進入世界音樂的殿堂,透過好友的介紹,她接觸到更多特殊樂器、認識更多在此專業上不同領域的朋友,於是旅行成為起點,改變了她對認識世界的觀點,也改變了對音樂詮釋的方法。

2018年,改頭換面的她以獨立音樂歌手的身分發行了第一張個人EP《光合》,簡單四首歌卻已能聽出她截然不同的音樂表現方式及演唱方法,〈失去論〉中一段悠長的輕聲吟唱便是她往後相當具辨識度的聲音。
2019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生滅》,更在同年以專輯中的一首〈取巧〉獲得第10屆金音創作獎最佳跨界或世界音樂單曲獎。這首歌便以大量的世界音樂樂器為主,如:手碟、西塔琴、澳洲木管等,而感到清新許多。細聽歌曲,除了西塔琴,大部分樂器雖然都不超過兩個和弦,但它們都能各司其職,有的擔任底下烘托情緒的低音;有的成為整首曲子的律動和拍點;有的更如鳥叫聲突然出現,裝飾著高音域聲響,透過簡單的配器編排,交織出既神性又歡快的歌曲。
如今的她在第二張專輯的配器編制上更具意識,不僅找來在線上樂手演奏特殊樂器來完成歌曲,包括挪威羊角、杜讀管等,更有人聲部分,如: 泰武古謠傳唱、多國人聲錄製等,展現更加多元的樣貌,在樂風逐漸成熟的情況下也慢慢靠往流行樂,成為少見的世界音樂下仍擁有流行曲編排的音樂人,其中新專輯〈吹眠〉一首便是直通兩種曲風的音樂作品。
最後,我們也透過聊到〈吹眠〉這首歌時,談到了葉穎最近嘗試接觸的催眠,她回應催眠有點像是在上心理學課,也就是了解人,而任何能讓她更了解人的事物似乎都不想放過,就如同坐在窗台上的貓,總閃著明眸的雙眼,觀察著人們的一舉一動。
 

▍葉穎的音樂世界觀 ▍

認識了葉穎過去的經歷,我們更好奇她在音樂世界形塑出什麼樣的世界觀,跳脫於一般歌手們走上流行音樂的道途,她又以什麼方式帶給人們全然不同的聽感呢?以下筆者將分世界音樂、關於音樂的正負能量與專輯三部曲概念來了解她的音樂世界。

「世界音樂」-它們有種與天地連結的意義,這股力量非常吸引我

img1657629651.jpg前面我們有提到葉穎和世界音樂結下的不解之緣,從第一張專輯《生滅》時而加入的多元聲響到現在第二張專輯《活得像自己的名字》有意識地找尋自己在腦海裡的聲音,例如新專輯第二首〈就是愛著如此奇怪的你〉用到了挪威羊角這樣的樂器,會加入這特別的樂器原因來自於腦海中自然構築的畫面,像是登高示警的行為,於是便在參加貴人散步音樂祭時找到這樣的聲音,並與樂手Karl Seglem合作完成這首歌。一切看似如此自然地發生,其實背後來自神性力量的招喚,帶領著葉穎走完這段療癒的道途。另外我們能看到,其實不同文化,都會使用類似的樂器來作為與神連結的媒介,葉穎分享道:「我發現世界樂器因為他們都很原始,所以它們的出現都會與當地的信仰有關係,像是澳洲木管,它就是澳洲原住民用來和神明對話的樂器,而西塔琴也是印度用來表現對神明的尊敬與喜愛,這些樂器都有種與天地連結的意義,也許本身便帶有力量,而我覺得這樣的力量非常吸引人。」從前沒有特定信仰的她,受到世界音樂的感召,加上過去透過自然重新認識自己的經歷,意識悄然地與天地結合,才能讓她有源源不絕地創作能量與靈感。

 

「音樂不應該只有這樣」-關於音樂所傳達的正負能量

從過去的經歷結合音樂特色綜觀來看,葉穎就像位生命的流浪者,樂迷們面前的游牧人,讓人不禁聯想到電影《游牧人生Nomadland》中的片段,過去那段較為痛苦的經歷帶給葉穎更多漂泊、流浪的感受,也成為走向自然的動力,而透過她的音樂更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施與受的過程,以神性的角度來看,就如同能量的傳遞。這讓人不免聯想到,葉穎的創作總會將看似充滿負能量的歌名或歌詞,利用音樂轉化為正能量的作品,如:〈謝謝你總是讓我傷心〉歌詞唱至「雖然你總是讓我傷心 我還是一樣愛你」這句最為不捨的地方時,卻是用了昂揚開闊的編曲來呈現,而段落中更以一段吟唱來喚回因失去而執著的釋然。因此對於音樂的正負能量葉穎的看法是什麼,筆者也同時拋出了這樣的疑問。她語氣溫暖而柔和地回應道:「我覺得正面和負面都是一種能量,而這些能量其實都是有力量的,記得曾有人講過這麼一段話:『有時候你從悲傷的經驗也好,或是看到別人的悲傷經歷時,反而油然而生一些比較正面的經驗或想法。』所以我認為在這件事情上是中性的,也就是在一件事當中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做詮釋,而不管是哪一種都有它存在的必要。」音樂的正負能量其實是中性的,這也是她對世界音樂喜好的原因之一,也因為如此,從2017年以後的作品葉穎會如此看重的原因就在於這些作品更貼近了自己心中的風景,畢竟過去那些「很悲傷的聲音,對我來說已無法滿足自己,因為我覺得音樂不應該只有這樣。」
 

關於專輯創作三部曲的構想

猶如重獲新生的葉穎,自2017年後自行創作至今,已有了兩張專輯、一張EP及數首單曲的累積,她特別分享了關於專輯創作三部曲構想,說:「其實從《生滅》到《活得像自己的名字》都走在我所設定的創作藍圖裡面,這藍圖有點像是三部曲,《生滅》比較像是由外向內探索的過程,所形容的畫面會比較抽象,會往更靈性探索上面的層次聊得多一些,便提到這世界其實既中性又客觀。《活得像自己的名字》則闡述內心更多的情緒,結合自己、身邊朋友的過去經驗,使這張專輯顯得比較有『人味』。而第三部曲我會比較傾向做母語(客語)專輯,討論的是『來處』,也就是人從哪裡來。整個三部曲就像是人的身心靈三部分,從第一張專輯的『靈』,到新專輯的『心』,這是我目前創作人生中較主要的部份。」
 

▍關於旅行之必要 ▍

也許熱愛一件事情便是這樣,將生活活得溫潤光彩,才能讓生計變得不枯燥乏味

回朔完葉穎的過去經歷、音樂世界觀以及對於創作的構思,最後來談談關於靈感的源頭,也就是旅行之必要。旅行很多時候是帶著人生疑惑出發,希望從中得到某種解答,也有時候是漫無目的地出發,最後竟意外獲得了驚喜、人生花火。
2017年的那次「出發」,是葉穎為排解心中疑惑而選擇一次沒有目的地的旅行,那一次她找到了人生的花火,開啟了屬於她的音樂生涯。而現在階段的旅行,葉穎會將它歸為「找回生活感」的一種方式,她笑著說自己的運氣不錯,疫情前在歐洲待了一個多月,把一整年的能量都補足了才回來。但疫情期間仍不忘旅行帶給她的悸動,也興奮地分享了台灣有許多很美的地方值得欣賞,這段期間去過了蘭嶼、小琉球、花東地區,當然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在家裡和自己相處。而旅行中最讓她印象深刻的剛好是新專輯中第五首〈愛咿〉的創作故事,她興奮地分享道:「某一次受到邀約拍了一部與日據時代,和原住民有關的電影,背景便發生在排灣族,因此那段時間在屏東拍戲和做配樂,也從中收集了很多聲音。我發現自己相當喜歡純粹的人聲吟唱,很幸運地在去年一場辦在台北的世界音樂會上,聽到了泰武古謠傳唱的表演,心裡便認定要找他們合作。」透過旅行汲取靈感、尋找聲音,似乎已成為葉穎在道途中必然的收穫與自然的舉動,也許熱愛一件事情便是這樣,將生活活得溫潤光彩,才能讓生計變得不枯燥乏味。
 

▍結語 ▍

失去帶給我光彩,所以我想把這份光帶給所有人

最後想來談談葉穎作品中提到的「失去」,畢竟在人生道路上她感受最多也從中學習的便源於此。從第一張EP中的〈失去論〉寫道「別懷疑告別是不是真的發生 我們不過是回憶的乘客」到後來第一張專輯中的〈取巧〉:「從來什麼都沒有,還能失去什麼」,最後則是新專輯中的〈謝謝你總是讓我傷心〉:「謝謝你總是讓我傷心 每個陪伴過的你 收好 那些怦然心跳的回憶 就不必練習 忘記」主客體沒變,但隨著階段性的進程,葉穎透露出關於失去的意義也逐漸從「無可奈何」到「無畏瀟灑」,最後「滿懷感謝」,就像她所說「失去和獲得其實是一樣的」如此才應該感謝每一個生命帶來的課題,勇於成長、帶來感動。
這位游牧人相當特別,透過音樂與生命經歷,帶領我們走向諦聽自己心靈的道途。不管你的人生正在順遂或困難路上,都期待能停下來看看自己,整理自己的光再照耀別人。
 

▍延伸閱讀與引用文章 ▍


撰文:循聲入座  資料/照片:流聲映樂工作室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


會員留言討論

 


一共有0則留言
同一篇文章誰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