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 反核?來聽歐美十大經典反核歌曲(之一)
1
0
265
By V怪克
2013年7月14日 (日)
2011年四月,美國專欄作家Peter Rothberg在日本福島核事變一個月後,於The Nation網站發表了一篇「10大反核歌曲」,整理出歐美知名的反核音樂。從二次世界大戰以降,美國不少音樂人即開始反思核能對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加上1979年的三哩島核事故,全球陸續發生核能災害,使得反核歌曲不只題材多元,橫跨搖滾、龐克、民謠、藍調、雷鬼等音樂類型,年代前後差距更長達六、七十年。這些歌曲,不只紀錄了當時社會對於核能、核武的質疑,也提醒後人不要忘記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
歌名:Old Man Atom/Talking Atom 說話的原子
歌手:Pete Seeger
年代:1948
類型:美國民謠
Talking Atom被視為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首經典的反核歌曲,歌詞由美國記者暨民謠歌手Vern Partlow譜寫,他在1945年訪問核武科學家後,寫成了這首藍調歌曲,來提醒世人核能的威脅有多麼可怕。隨後,美國民謠歌手Pete Seeger在1948年將這首歌收進了專輯中,讓歌曲開始廣為流傳。
Pete Seeger於1919年出生,40年代起即活躍於樂壇,並以音樂作為理念宣揚的工具,大力提倡反戰、勞工運動、公民權利及環境保護。對他來說,歌曲不只有溝通及娛樂作用,更具有歷史傳承功能,Pete Seeger曾經說過:「寧願掙扎後失去,也不要不曾有任何掙扎」(It is better to have struggled and lost, than never to have struggled at all)。透過這首Talking Atom,我們聽到一位奮鬥、無懼的社會正義與環境鬥士的心聲。
歌名:I Come and Knock at Every Door 我來且敲每道門
歌手:The Byrds
年代:1966
類型:抒情搖滾
1960年代在英美與披頭四、海灘男孩及滾石合唱團齊名的美國搖滾樂團The Byrds,成立於1964年的洛杉磯,雖然已於1973年解散,但短短十年光景,The Byrds不只取得商業成功,其在民謠搖滾上的突破、乾淨的合聲,以及吉他手McGuinn十二弦吉他的彈奏技法,都深深影響後世的音樂至今,被稱為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拉格搖滾(raga rock,大量揉合印度音樂的搖滾),及鄉村搖滾(country rock)的始祖。
「I Come and Knock at Every Door」這首歌透過一名永遠七歲男孩鬼魂的嘴,自述他在廣島遭受原子彈攻擊引發的痛苦。「You fight today / So that the children of this world / May live and grow and laugh and play」,歌詞提醒人們,惟有今日為非核奮起而戰,這個世界的孩童才能存活、成長,並開心的嬉戲。
歌名:Radio-activity
歌手:Kraftwerk
年代:1975
類型:電子樂
今年(2013)四月才訪台的德國電子音樂先驅Kraftwerk,在反核行動上不遺餘力。這首「Radio-activity」收錄於Kraftwerk於1975年發行的第四張專輯,但至今始終是他們全球演唱會歌單必收歌曲之一。開頭的節奏由摩斯電碼組成,時短時長地拼湊出R-A-D-I-O-A-C-T-V-I-T-Y之意。2012年Kraftwerk在日本反核演唱會上,再次帶來這首歌為福島核災一週年致上哀悼,歌詞並將原本的「Chernobyl, Harrisburg, Sellafield, Hiroshima」中的Hiroshima(廣島)變更為Fukushima(福島),提醒我們任由時光變逝,只要一天未停止使用核能,類似的傷害絕對很有可能再度發生。
歌名:Shut 'Em Down 關掉它們
歌手:Gil Scott Heron
年代:1979
類型:放克
Gil Scott Heron是美國黑人音樂歌手,1949年出生於芝加哥,1970年代起即持續關注政治及社會議題的相關音樂活動,直至2011年3月過世。有人稱他為「藍調學家(bluesologist)」,因為他的音樂廣泛揉合爵士、靈魂、藍調及放克,影響了當代嘻哈(hip-hop)與新靈魂(New Soul)等非裔美籍的樂種。
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泄漏事故(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爆發,導致約50%爐心融毀,震驚了全世界。Gil Scott Heron於同年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反核演唱會上,演唱「Shut 'Em Down」,促使各地反核運動開始萌芽發展。他以歌聲提醒人們使用核能最大的風險,就是在於人為疏失無法避免,因此關掉核電廠,就是唯一避免它融解的方法(Shut 'um Down! / If that's the only way to keep them from melting down)
歌名:We Almost Lost Detroit我們幾乎失去底特律
歌手:Gil Scott Heron
年代:1979
類型:藍調
1966年美國密西根州核電廠發生部分爐心熔毀事故,使得美國作家John Fullery以此為題,在1975年出版了《我們幾乎失去底特律(We Almost Lost Detroit)》這本小說。事隔四年,Gil Scott Heron除了參與反核演唱會,隨後也在反核專輯《No Nuke》中貢獻另一首同名歌曲「We Almost Lost Detroit」。在這首歷久彌新的歌曲中提到:當它影響到人們的安全時,最後總是金錢勝利(when it comes to people's safety / money wins out every time),仔細一想,這不正和台灣遭到壟斷的電力事業、政府環環相扣的利益結構的縮影嗎?
(未完待續)
文 / 游祥威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
最新文章
會員留言討論
一共有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