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JavaScript或是升級成可執行JavaScript的瀏覽器,以繼續使用PlayMusic音樂網 PlayMusic音樂網 - 馬友友獨奏會圓滿落幕——與巴赫共行的人生旅程
會員登入
|
OR

音樂活動 馬友友獨奏會圓滿落幕——與巴赫共行的人生旅程
0
72

By PlayMusic新聞小組

2025年9月22日 (一)

睽違三年,馬友友於 9 月 22 日再度登上臺北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他曾說過:「音樂幫助我們理解彼此,讓『他們』成為『我們』。」今晚的演出,正是這句話最深刻、最動人的印證。

音樂會由趙季平《草原之夏》揭開序幕,大提琴模擬馬頭琴的悠揚,展現遼闊意象。隨後,他回到巴赫的世界,帶來《G 大調第一號》、《C 小調第五號》與《C 大調第三號》組曲。音樂中既有歲月的厚度,也映照著他與世界的對話。瑟宮與克倫姆的作品穿插其中,讓傳統與當代交錯激盪。 對馬友友而言,巴赫不只是偉大的作曲家,更是生命中的老師。四歲時,他初次接觸組曲,自此展開終生對話。他分別在 27 歲、42 歲與 62 歲三度錄下六首組曲,映照人生的不同階段。

27 歲,他剛經歷脊柱側彎手術,以「盡力而為」的心情完成錄音,留下青春的勇氣。40 歲,他推出《Inspired by Bach》,讓音樂與舞蹈、建築、戲劇、影像對話,拓展古典音樂的邊界。至 60 歲,他以《Six Evolutions》將組曲化為人文與自然的告白,呈現生命思索與世界關懷。他曾說:「我所演奏的,就是我所經歷的一切。」這些錄音不只是藝術歷程,也是心靈旅程的見證。

自 1998 年創立「絲路計畫」開始,馬友友便相信音樂是最好的溝通橋樑。絲路計畫集合了近 40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真正實現文化的平等交流。而近年的《Our Common Nature》計畫,他更帶著琴音走入森林與高山,提醒人們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連結。

在他眼中,巴赫並非靜止的古典,更是「活的素材」,能與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對話。這也是他為何要不斷在世界各地巡演巴赫大提琴組曲:期許翻轉古典印象,讓更多人聽見巴赫、愛上巴赫,並在人生的某個時刻,從這份音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此次音樂會特別感謝凱基銀行、凱基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 Mercedes-Benz Taiwan 台灣賓士的支持。其中,「青少年 1+1」計畫讓年輕世代得以親臨現場,感受大師的琴音,將藝術的種子撒播進下一代的心田。音樂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觸動靈魂的共同語言。

今晚,不少年輕觀眾屏息傾聽的神情,正是藝術傳承最美的注腳。馬友友曾說:「音樂是一位召集人。」而這場音樂會,便是召集眾人心靈的一次聚會。

當最後一曲落下,全場掌聲如潮水般湧起,久久不歇。這份敬意,既獻給他純熟的琴藝,也獻給他始終如一、以音樂實踐「連結」理想的堅持。

琴聲雖已消散,但感動仍在迴盪。馬友友用一生告訴世人:音樂能跨越語言與界線,巴赫則陪伴我們走過人生各階段。透過他,這些音符成為世人共享的語言,也為每個靈魂照亮旅程。


文 : PlayMusic編輯部                             資料/照片 : 牛耳藝術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


會員留言討論

 


一共有0則留言
同一篇文章誰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