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四)
FreeBird 是由flyingV、出日音樂聯手創立的音樂募資頻道,是首個隸屬flyingV 募資平台旗下的分眾化品牌,主要服務對象為音樂產業工作者、音樂創作者、樂手、樂團等音樂相關募資案,今年一月成立至今已上架6個募資案件。
「我們未來要做的不只是一張唱片,而是傳達一段故事。」
近年音樂節蜂起、數位音樂持續衝撞市場,試圖塑造新時代的營運模式,在這乖乖做唱片已經無法維生的環境下,Freddy經常和朋友討論著:「音樂的下一步會在哪裡?」
Freedy:「唱片銷售下跌,數位音樂也沒有銜接起來,大家會說現在都是在賣表演,很棒啊!問題是,賣表演沒辦法完全填補以前賣唱片的收入。」
「舉例來說,挪威有一個人喜歡你的音樂,以前你還是會有50張CD的收入來自挪威。但是你沒辦法為了那50個人飛到挪威去表演,就算可以你也賺不到錢。」
現場表演有地域、時間限制,數位串流則把音樂的內涵零碎化,甚至大家都想不起來「上次完整聽完一張專輯是什麼時候?」也有很多實驗性、某些風格的作品不適合Live演出。
而音樂之所以有趣,除了歌曲本身的品質,許多歌迷其實很喜歡「人的故事」。現代樂手除了創作外,還要透過講座、專訪、MV、電台等媒介,用各種元素去豐富作品的多重面貌,告訴歌迷這首歌背後的故事。為何不將這些創作的價值整合起來,用更創新的方法呈現呢?Freddy便想到了群眾募資。
為何要建立音樂募資平台?Freddy堅定地說:「我們未來要做的不只是一張唱片,而是傳達一段故事。」
Freddy透露,自己是個很喜歡嘗試新東西的人,甚至過去在撥接上網年代,他曾架設音樂網站讓台灣創作歌手與樂團上傳mp3。於是Freddy聯絡上flyingV群眾募資平台的執行長Tim(鄭光廷),以出日音樂創意總監的身份,合作策劃《FreeBird》這個新品牌。
Tim強調,網路募資跟實體通路不同,不必去比較製作、行銷預算高低,創作者們可以更純粹的用故事呈現品質和理念,他說:「FreeBird正是為了下一首好歌而生。」
「音樂募資的可能性和特色?」
《FreeBird》平台上首個成功募資的案例,曾獲金曲獎最佳新人、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的以莉・高露為了獨立製作專輯進行募資,其中一項回饋獎品竟然是「宜蘭南澳一日遊」,到山林間和以莉・高露、製作人陳冠宇共同耕作、煮飯、彈琴、聊音樂,實際體驗田園生活。
Freddy指出,這些元素不只是行銷,更反映她們的人生經歷和創作背景。雖然很難用固有管道呈現,但透過「網路募資」,創作者會得到更多方法去述說自己的故事,讓一個人、一個樂團、一首歌、一張專輯變立體。Freddy直言,所有音樂人都必須思考自己與歌迷新的互動方式,持續進化、衝撞傳統觀念,他說:「不然也不用開粉絲頁了,大家直接錄完專輯拿出去賣就好。」
音樂人的創作,其實就是生活與精神的延伸,而募資專案上傳達的故事,讓音樂人向歌迷們分享自己喜愛的事物;同時讓歌迷們更了解音樂人的生活、參與其中。
flyingV從2012年經營群眾募資至今超過三年,Tim 直言一路上遇到種種挑戰,有人質疑這是網路詐騙,有人怕創作者會捲款而逃。Tim 強調:「只要做就對了,當大家都慢慢認識募資的意義,這種新模式就能產生更多可能性,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能玩到什麼程度。」
甚至在籌備過程中,工作人員們還瘋狂提議,要在大安森林公園復刻90年代的野台開唱,找回五月天、拖拉庫、亂彈、四分衛以及閃靈等,所有演出者都必須照當年順序,唱當年的歌。
「那你們自己想募資什麼?」
2014年,美國維吉尼亞洲里奇蒙市的搖滾樂迷們發起網路募資,邀請傳奇樂團「Foo Fighters」來到這個人口不滿20萬的城市表演。隨後英國伯明罕等地,甚至台灣樂迷也紛紛舉辦募資活動,主唱Dave Grohl在Rolling Stones雜誌的專訪中預測:「募資演出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
而網路募資和傳統管道的差別除了「說故事的方法和預算」之外,最大的突破是讓音樂不再只有歌手對樂迷(上對下)關係,樂迷也能主動向創作者們提案。Freddy認為,這讓大家得到一種期待感,可以團結起來,交流彼此的想法去共創。
針對這種「可能性」,Freddy分享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以樂迷身份募資讓濁水溪公社辦一些很ㄎㄧㄤ的活動,他興奮而豁達的說:「贊助是很自由的,喜歡就來試試看,不喜歡就放棄,失敗的話也能退錢嘛。」
如果有機會,Freddy還希望邀請Sigur Rós到玉山演出,讓他們像在冰島一樣,圍繞著大自然歌唱。Tim則想用3D投影出Adam Yauch,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讓Beasties Boys復活,挑戰體制。
「如果周杰倫和亞洲舞王也來參一腳?」
Tim表示,當越來越多創作者用募資實現目標,環境也變健全後,不免有廠商會把募資平台當成行銷管道。《FreeBird》不會特別區分主流或獨立,重點是這個提案的「本質與創意」好不好玩?值不值得大家一起參與?Freddy也說:「如果只是想打廣告,直接到唱片行預購就好了,何必那麼麻煩?」
「從音樂本身到歌詞、包裝、廣告,每個流程都有各自的價值。」Tim分享到,以前買CD時都是很簡單的去唱片行試聽,找到幾首喜歡的歌後就買了,但市場發展至今,我們應該重新檢視每個細節,這些元素可以透過網路呈現,讓更多人看見「音樂產業的豐富內涵」,才能把好作品傳得更廣。此外,雖然台灣創作界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募資籌措經費,能量也很越來越大,參與者卻依然跳脫不了「預購、買東西」的傳統觀念,應該更強調故事性和樂迷的主體性。
Freddy 認為「群眾募資」介於投資和購買間,是一種全新的方法,必然會引起眾人的疑慮,甚至害怕會影響「創作的純粹」。針對這些批評,他十分樂觀地接受,並回應:「募資本來就是一個共同參與的過程,有些留言也蠻幽默的。」
目前各國紛紛成立PledgeMusic、Patreon、音樂蜂等募資網站。而《FreeBird》音樂募資頻道營運不到半年,已承辦近十件專案,未來將推出音樂人募資教學,幫助樂手們認識、使用這個新平台,打造更多元的音樂創作環境。
文:許詩愷 資料/照片/影片提供: FreeBird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