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7日 (日)
當人們認為舞台上光鮮亮麗的音樂人,他們私下富有的生活一定相當多彩多姿時,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一個名為「Help Musicians UK」的慈善機構,他們針對許多英國音樂人進行調查,發現超過百分之六十的音樂人飽受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困擾,另外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受訪者是因為長期進行巡迴演出,而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
例如主唱 Alanna McArdle 最近就因為上述情況,而離開所屬的龐克樂團 Joanna Gruesome。提到離團原因,她表示長期的巡迴演出已變成一種負擔,讓她無法負荷。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讓無數少女心碎一地的前 One Direction 團員 Zayn Malik,在退出亞洲巡迴演出後,便緊接著離團。根據內部消息透露,原因在於 Zayn 早已受夠整整 4 年不間斷的在各地做巡迴演唱!
心理健康基金會的 Isabella Goldie 表示:「歌手們巡迴演出的生活和我們所認知的快樂是相牴觸的。飲酒適量、不濫用藥物、睡眠充足,以及就近有親朋好友的支持,這些都讓我們在生活中有踏實感,但是他們在這段期間卻缺少這些羈絆,所以自然衍伸出很多問題。」
「在做巡迴演出時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都在機場和旅館間穿梭,然後坐飛機一坐就是 16 個小時。」曾獲葛萊美提名的製作人 Mat Zo(本名為Matan Zohar)就透露。「即便是一個健康的人,遇到這樣的過程要你的心理和身體狀況不好都很難!而對於那些經常感到焦慮的人來說,住旅館和坐牢簡直沒兩樣!」
美國雪城龐克樂團 Perfect Pussy 的主唱 Meredith Graves 也有著同樣感受:「我們很幸運能從事最喜歡的音樂工作,但不代表這樣的日子是相當輕鬆愉快的!而付出的代價,就是要在廂型車裡坐 10 個小時到演出場地,期間既不能睡又不能任意走動,什麼事都不能做。我簡直快崩潰了!」
對於這些時常需要在海外各地演出的音樂人來說,最難調適的莫過於在成功完成一場表演後,下台後接著面臨情緒逐漸低落的反差。這樣的狀況稱為「後期表現憂鬱症(post-performance depression)」,又簡稱 PPD。心理醫師 John C Buckner 曾寫道:「當身體經歷心情上的重大轉變,就會湧入許多不同的神經遞質,這樣的生化反應會使人感到過度興奮。在這些過程之後神經系統也會需要時間做回復,才能進行下一次釋放。在整場表演結束後,為了要平衡體內的神經遞質,身體就不會再釋放出同樣讓人興奮的物質,最後就導致心中產生揮之不去的悲傷感受。日復一日,這樣的生化反應不斷反覆進行,也因此造成情緒上的難以捉摸。通常有 PPD 的人,情緒的高漲和低落都會變得相當極端。」
Isabella Goldie 也表示:「音樂創作性質的工作始終是萬人欣羨的行業,尤其現場的演出更容易帶動台上表演者的高漲情緒,但是當高潮過後,伴隨而來的歡愉氣氛在表演結束後突然消失,當中的落差才是最難調適的。」
前 XL Recordings 歌手 Willis Earl Beal 就提到:「巡迴演出對音樂人來說是極具傷害性的,像我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好不容易回到家後,接著開始餵貓。我的前妻當時剛好正在輪班,所以我就自己弄晚餐,結果搞得一團亂。後來家裡的氣氛就變得很緊繃,因為當時我一直認為自己不配做這些事,覺得老子可是巨星耶!所以間接造成我和前妻離婚。這該死的工作只是讓人為了一個不存在的目標瞎奮鬥罷了!」
Willis Earl Beal
在音樂圈裡,這些音樂人在維繫感情上失敗是相當常見的情況,原因就在他們回到家後,常懷有和伴侶間的疏離感。在 18 歲時就已逐漸成名的英國女歌手 Kate Nash,談到她的生活與朋友之間的關係,當中的衝突對她來說始終是難解的謎。「當我還窩在家裡那間小小的臥房做音樂時,朋友們都已經去學校,而我正在做和他們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感覺是不錯啦!但是妳會開始覺得有點茫然!明明自己還年輕,走的卻不是正常人的路。」
製作人 Mat Zo 更補充道:「會導致一段關係的結束...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如果音樂人把自己的問題與需求拿去和生活穩定的人相比,彼此之間真的相差甚遠。」
不過也有部分音樂人認為,這樣極具壓力又繁複的往返各地做巡迴演出,還是比在家裡做家事要好得多!The Vaccines 主唱 Justin Hayward-Young 在結束最近好幾場美國演出後,就提到:「做巡迴演唱會就像打卡上下班一樣,雖然很制式化;但是可以讓人在回到正常生活時,感受到平凡的小確幸。你對人生的期許不會只滿足於自己去店裡買牛奶,或是和朋友吃晚餐等的瑣事上!在演唱會現場激起的高亢情緒永遠無可取代。」
Kate Nash 也有同樣感受:「在全球各地做巡迴演出時,妳可以完全投入其中,也可以適時對觀眾做出回饋,這已經變成例行公事。現場的反應讓妳在當下深刻了解自己的價值。表演一旦結束,返回到正常生活時妳就會開始想:『這到底是在幹嘛?我現在做這些瑣碎的事情到底有什麼意義?』」
Kate Nash
藉由巡演來逃避現實生活,這樣長期下來是否會對音樂人的健康造成影響?Isabella Goldie 表示:「生活在這樣四處為家的環境下的確很刺激,但是音樂人如果有特定歸屬,相較起來這樣的生活型態對心理健康就具有非常大的殺傷力。」
許多參與這項調查的受訪者都不太願意尋求協助。有一位匿名的音樂人即表示:「從事音樂創作是我個人的選擇,照理來說我也該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感情關係,如果還得找人幫忙,我覺得這樣很丟臉!」Kate Nash 則認為瞭解自己什麼時候該休息是相當重要的。回顧她早期的工作型態時:「我想我拚過頭了!那時候我一直不斷在做演唱會,只給自己兩天的時間休息,又立刻復工!整個人都累癱了...」
能有辦法像 Daft Punk 在宣傳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時一樣,完全不做任何演唱會嗎?Willis Earl Beal 則是認為不可能。「如果我單純只是待在家做專輯,那一定沒問題!但是音樂人一旦這麼做,相對地財務的部分就會相當吃緊。」
Willis Earl Beal 的一番話透露現實相當殘酷的一面。那反觀整個音樂產業,是否已經意識到這樣的壓力會影響到這些音樂人的創作呢?「我希望他們能真的了解到這個嚴重性!」Kate Nash 說。「當你年紀還輕的時候,大家會常常跟你說如果現在不好好把握機會,以後就沒戲唱了!但是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的。每個人其實很脆弱,我們的大腦只要過度使用後就一去不復返了!可悲的是許多人並不了解這樣的狀況。因此經紀人的角色就變得非常重要,他可以適時的告訴我們:『嘿!我們該休息了!』」
另外,Kate Nash 認為網友們極具善意的表現也是一大關鍵,能給予年輕音樂人相當大的自由去從事創作。現今社群媒體的出現,代表著觀眾逐漸將藝人視為有血有肉的一般人,也就更能諒解歌手取消演出的情況。Kate Nash說:「我遇過相當貼心的粉絲,假設真的有事情發生,我想他們會說:『最重要的是妳的健康,我們希望妳能早日康復!』」
「我相信現在許多音樂人的心理健康已經漸漸被納入考量,因為坦白講...」Kate Nash 表示:「這個圈子已經犧牲掉太多音樂人了!」
文:Ami. W 資料 &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OkayPlayer/GUIM 轉載自roxyrocker.com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