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影業的「經典動畫真人化」翻拍輪盤,這回轉到了誕生逾百年的小熊維尼,並找來了去年已率先在另一部真人化作品《美女與野獸》演過燭台盧米埃的伊旺麥奎格化身真人版的男孩羅賓。本片的概念和史蒂芬史匹柏的《虎克船長》十分相似,均是藉具有童真符號的經典童書角色描繪一段「純真的逝去與拾回」的過程;伊旺麥奎格的克里斯多夫羅賓、羅賓威廉斯的彼得潘,兩人都在離開各自的仙境(百畝森林/夢不落島)之後,日漸淡忘兒時點滴,成了日夜忙碌的大人。
《虎克船長》和《摯友維尼》兩片裡已經步入中年、成為人父的克里斯多夫羅賓與彼得潘,同樣都已成家立業,也同樣過於專注事業而忽略家庭溫暖,深陷汲汲營營的繁忙之中,失去單純的快樂;他們在各自電影裡的旅程所追逐的最終目的,皆是為了喚醒內心沉睡已久的童心,在重返「仙境」的途中,一步步地當回過去那個奮力玩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與「仙境」裡的玩伴們相聚,並重新拉進與妻小的生活距離。
歷經製作過程堪稱災難的《末日Z戰》、普遍評價也同樣災難的《盲女驚心》,馬克福斯特總算是找回了《口白人生》《尋找新樂園》等那些口碑較佳的舊作所具有的穩健踏實,有趣的是,福斯特執導的《尋找新樂園》,講述的恰巧是啟發《彼得潘》原作者詹姆斯馬修貝瑞如何發想出《彼得潘》系列故事的創作起源,這層關係又更加深了《摯友維尼》與《虎克船長》的連結性,而說不定正是調性接近、題材亦相近的《尋找新樂園》,促成了迪士尼相中福斯特前來掌鏡。
《摯友維尼》不像市面上多半的童書(話)改編作品,並非採取話說重頭的敘事手法,它是一部後傳,但同時又向我們過去熟悉的《小熊維尼》章節劇情致敬、抑或進行一番總回顧,電影的一開場,宛如無縫接軌地從1977年《小熊維尼歷險記》的結尾承續下去,從維尼與克里斯多夫羅賓的道別開始說起,緊接著則又以一連串的蒙太奇概略的鋪陳羅賓入學、從軍、就業、戀愛的成長過程,此時羅賓的童年,如同被這串蒙太奇給快速擠出了生命的時間線(正如我們淡忘每段回憶的速度一樣)。
小熊維尼對許多人而言,宛若一名「生活哲學家」,他的傻里傻氣、獨特的思緒,時常默默地引導書迷和觀眾解惑開竅,《摯友維尼》便抓住了這份要點,讓維尼有點誤打誤撞地成功令家庭事業一度難以兼顧的克里斯多夫羅賓逆向思考,順利取得兩者的平衡點,回歸了家庭,也解救了事業。確實,《摯友維尼》的核心價值非常老套,放在迪士尼「真人化」系列的光譜裡,還是格局最小的一部,不過它準確抓住了小熊維尼所代表的精神意念。
雖然諸如這類丈衡現實與夢想的題材並不鮮見,但《摯友維尼》在對白雕琢、人物勾勒方面,仍有不少暖心觸人的細節,縱使老套,但起碼工整,更別提在滿足原作粉絲的味蕾這點,絕對會比今年罵聲連連、崩壞指數偏高的另一英國經典童書改編《彼得兔》還要更加及格。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比什麼都做還要更有益處,這是舊版動畫的經典對白,亦是原著的其一重要題旨,《摯友維尼》將「無所事事」的精神做了一次簡明扼要的論述,儘管個人認為劇情的時間軸可以稍再拉長、著墨更多的細節,但目前的成品也已是圓滿。
那段著名的「100歲和99歲」約定被重現的一幕,應該是全片最大顆的洋蔥吧?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r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 Movie 音樂社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