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JavaScript或是升級成可執行JavaScript的瀏覽器,以繼續使用PlayMusic音樂網 PlayMusic音樂網 - PlayMusic音樂網 - 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
會員登入
|
OR

首頁 西洋電影影評 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
電影名稱 : 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
種類 : 西洋電影
類型 : 情節片
上映時間 : 2017-10-13
導演 :

影評評分(2人)

76

一般會員評分(0人)

尚未有任何評分..



您的評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以使用評分功能


每周推薦

70

如果節奏再慢一點,如果部分劇情的交代可以再完整一點,這部片的表現或許不是只停留在成龍個人近10年最好的表現之佳作,而是成為成龍階段性的代表作品。

BIO-MAN

專欄作家

2017-10-15


同步發表於個人影評粉專
https://goo.gl/UsYrju

以及幕迷影評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3599

a243s1335991508082331.jpg

成龍形象徹底顛覆的一次成功,卻也是劇本停留在制式工業合格的產物-《英倫對決》
 
評分:7.5/10
猛人:成龍、皮爾斯布洛斯南
 
 
說真心話,觀賞本片之前第一次看初版預告的感想,就是覺得成龍只是又一部以嚴肅做為賣點的半吊子電影。當時看第一版預告的直覺感覺,就是腳本完全只是把阿諾主演的《間接傷害》再拿出來翻拍(現在看起來反而覺得Andrew Davis更像是拿《The Chinaman》作為藍本去拍攝《間接傷害》的人)。只是做為一部小說翻拍的電影,不同於《間接傷害》把故事重點放在復仇者身上的做法,《英倫對決》反而淡化了關玉明的復仇故事線,更多成分是把劇情集中到布洛斯南飾演的副部長身上。而這對於成龍的電影來說,是筆者過往觀賞成龍電影沒有過的經驗。
 
本片根據1992年的政治驚悚小說《The Chinaman》改編,推出的時間點正是愛爾蘭共和軍在大英國協以恐攻手段達到獨立目的之巔峰期。當然,後來在IRA的訴求意見發生分裂,以及激進手段逐漸因為外界反感壓力之下減少的前提,愛爾蘭獨立的議題才開始走向和平談判的情勢(怎麼感覺好像講到統獨問題的即視感…不談政治,呵呵)。說來有趣的是,成龍選擇了《英倫對決》作為演員轉型的嘗試,在接受宣傳的訪談時,成龍提到的是他以吳京的《戰狼》第一集作為成本低廉但故事札實的案例,以此說明《英倫對決》在成本不高的前提下,只要能以好的故事與成功的角色說服觀眾,自然口碑與迴響就出來了。
 
但成龍真的做到了嗎?
 
繼續談《英倫對決》之前,筆者想先花點篇幅聊聊被拿來與《英倫對決》比較的《新宿事件》這部被部分影友認為是真正意義成龍在形象轉變上面比較成功的作品。筆者我並不否認爾冬陞在拍攝《新宿事件》確實在資料蒐集上面的功課做的很足(花了將近10年時間籌備與劇本編排),而在描述非法移民的生活處境與撈偏門的動機部分,也維持住爾冬陞這個招牌。但是大家吹捧的亮點成龍,反而是筆者我覺得塑造最差的一個環節。


 
對!成龍確實這部片沒有甚麼功夫高手的背景,也沒有甚麼了不起的身分,除了他在《新宿事件》的角色只是由他演出,這個角色真的很普通。但問題也在這邊了,首先在於故事描述成龍必須撈偏門的動機並不是很充分(劇本的問題),其次則是成龍的角色作為非法移民(後被命名為華中幫)的領導者,實在是天真的看不出來是一個必須透過協助謀殺與幫忙日本黑道進行地盤鬥爭來取得合法身分的心思。再者則是幾段成龍所演出的不想多惹事的心態,卻又能夠在幫兄弟們討公道時突然變身成一個義氣大哥,與先前所提的低調態度根本兩回事。甚至是後來演到幾段謀殺劇情時,作為一個殺人執行者,也看不到成龍對於殺人的掙扎甚至是恐懼,最後更甚至義正嚴詞的認為自己透過殺人手段幫非法移民的兄弟們取得一席之地應該被感謝而不是被怨懟,則是壓垮筆者對於鐵頭這個角色的好感…說難聽點,如果不是因為這是成龍演出的角色,我寧可看《新宿事件》讓吳彥祖演主角。
 
當一個身為主角的角色沒能讓筆者對於他性格上的一致性有所共鳴,甚至是質疑起角色心境轉變的合理性時,這也注定了爾冬陞不敢讓成龍完全投入一個正邪難分的平凡人的考量(又或者該說是成龍不敢放手去投入一個矛盾但不複雜的角色),最後就是兩個出了名愛說教的電影人,拍了一部III級的非法移民題材的犯罪說教片,只是這兩位剛好是成龍與爾冬陞(天啊,我真想念《旺角黑夜》的爾冬陞的改變)。
 
而這一層的經驗,也因此影響了筆者對於成龍這次角色演出的改變,之所以如此驚艷到給予正面評價的態度。首先在於導演馬丁坎貝爾在角色的要求上面,確實是做到了讓成龍回歸一個演員的身分(儘管看花絮我們還是看到了成龍干涉了動作場面的程度),以一部去「成龍化」的作品來說,成龍幾段內心戲的演出與眼神,筆者可以說是完全感受不到《新宿事件》那種誇張的演法(對,筆者我覺得《新宿事件》的成龍演的用力到非常誇張)。比起激情式的角色心態重複到《即刻救援》那種充斥憤怒的爽片處理方式,馬丁坎貝爾反而是選擇了《火線救援》那樣偏向感性的方式去闡述了關玉明的心理。

a243s1335991508082615.jpg
 
即使忽略掉導演對於成龍的重新塑造,對於另一位實質主導全片一半以上劇情的主角布洛斯南,導演反而花費更多心思描述了這一個只想透過恐攻者與英國政府的妥協在雙方的過程取得更多權力的一位政客,另一方面也作為對照採取極端手段的關玉明的對比組之身分,在尾聲點出兩人在事件中都不是贏家而是英國政府手上的旗子的無奈。
 
雖然兩位男主角都交出了筆者頗為滿意的演技表現,尤其當成龍說出「我沒有親人了」這句對白時的兩行眼淚,筆者也確實久違的自《重案組》以及《龍的心》之後重新感受到成龍其實是會演戲的那種驚喜。然而本片的劇情編排上面,反而成了筆者不得不重炮批判的一個重大缺失。就算不計較部分戲劇轉折起伏的點都過於兒戲簡單看待觀眾智商的安排(機場這樣邊跑邊大吼大叫就能找到炸彈,是有多趕著把故事說完),故事在開始進入主線之後呈現趕進度一般的流水帳敘事狀態,是筆者最為批評的點。一如一位美國影評Simon Abrams提到的,這部片的前三分之一不到的內容還是很有看頭的,至少就一個重新打造還原那個在英國壟罩在IRA恐攻恐怖氛圍之下的世界觀,以及交代各角色關係與角色立場屬性部分來說,故事開始的30分鐘左右確實是很成功的。至少讓筆者回想起了幾部描述IRA為題材的作品如《豪情本色》、《致命突擊隊》、《冷血悍將》…等片。
 
然而當故事進入成龍與布洛斯南在片中第一場正式的面對面對手戲之後,故事就開始進入了一種趕工收工的敘事節奏。故事對於關玉明咬死副部長知情恐攻者身分的理由不夠充足。儘管從劇情推演的結果論來看,關玉明的動機很合理,但筆者仍覺得說服力不足。尤其故事到這邊為止,只塑造了一個老人沉溺在傷痛之中的形象,對於關玉明的軍事背景是在流水帳的故事過程才慢慢帶出來。唯一可以說是有所連接關玉明的固執動機,有的就是他一直到處拜訪恐攻案相關負責人士卻碰壁仍堅持的態度。但這也點出另一個問題是片中對於關玉明遭遇政府單位官腔無視的那種增加觀眾認同他採取激進手段的理由不足(描述的不夠多)。

a243s1335991508082550.jpg
 
另一方面則是多數批評者所提到的成龍與布洛斯南的故事線明顯是各演各的,甚至在一些政治鬥爭以及IRA內鬥的描述都不夠深入,兩段主角劇情交集起來的火花也不夠激烈(這與前面筆者提到導演刻意減少激情的作法有直接關係),也因此削弱了關玉明最後對仇人復仇給予觀眾的痛快感。但這又回歸到筆者提到的感性敘事這個做法之前提,也即是筆者提及本片與《火線救援》的論調有所重疊的安排…復仇之後只有空虛,這樣的觀點。而從架構來說,本片更像是把故事主角放在政治鬥爭的布洛斯南,讓身為復仇者的成龍變成故事推手的角色,也就是筆者所提到的《間接傷害》的故事架構,只是對比於反恐單位的政治鬥爭,《間接傷害》更多是把劇情重點放在復仇的消防隊長身上,卻還是無損於「復仇之後只有空虛」的主軸。
 
而在《英倫對決》則是變成了「我問到我要的訊息就結束,乖乖給答案我就放你走」(又變回成龍教訓壞人的說教套路了),然後找到親手害死女兒的兇手之後,該怎樣的就怎樣,完事就走人。這也讓筆者覺得劇本的問題很大,為何最後關玉明還是認定了副部長才是該負責的人而採取了讓對方身敗名裂的作為(對照目前釋出的各段文宣片花,本片明顯減掉很多劇情段落),也因而讓筆者覺得敘事上的不完整,毀了一個目的單純但背景複雜的老人的形象。而或許,這樣的一個安排,是部分評價負面的影評認為成龍在去「成龍化」仍顯不足的根本原因(從劇本編排的意義來看,編導是肯定了成龍的插手導致的英雄作為)。
 
總結全片來看,如果從理性邏輯的角度看待《英倫對決》,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劇本改編問題很大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是在《新宿事件》的劇本之後另一場災難。然而如果以感性的視角觀賞兩位男主角的心境,以及導演在流水帳的故事中塑造的兩個男人的無奈,《英倫對決》又顯得像是連同導演在內,三位電影人近幾年的作品中少有的佳作。
 
如果節奏再慢一點,如果部分劇情的交代可以再完整一點,這部片的表現或許不是只停留在成龍個人近10年最具突破之佳作,而是成為成龍階段性的代表作品。

0
199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 Movie 音樂社群網站』





同一篇文章誰也在看


會員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