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黃家強放下了搖滾樂手的身分,推出了一張純音樂電音實驗大碟〈情緒〉,叫樂迷既驚喜萬分又不知所措。 家強此舉叫我聯想起另一個「半途出家」的電音達人,來自英國的Lloyd Cole。Lloyd Cole是八十年代 Indie Rock 樂隊 Lloyd Cole & the Commotions 的靈魂人物,在獨立樂圈有一定影響力,連Camera Obscura也寫了一曲〈Lloyd, I'm Ready to Be Heartbroken〉向他致敬。
Lloyd在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作個人發展,並以唱作人身分發表搖滾流行曲。 在2001年,Lloyd首次向電音世界進發,發表了純音樂大碟《Plastic Wood》,碟中那平和得帶點點New Age味的Ambient風格,在電音範疇中尚算容易入口,叫人想起Brain Eno的短篇Ambient作品。 到了2012年,Lloyd與德國Krautrock 元老樂隊Cluster 的成員Hans-Joachim Roedelius 合作推出了一隻叫《Selected Studies, Vol.1》的電音大碟,這極不尋常的配搭,令當時的筆者還以為此Lloyd Cole不同彼Lloyd Cole。《Selected Studies, Vol.1》貫徹了Cluster 的簡約和靈氣,叫Cluster的樂迷聽得愛不釋手; 也正因如此,《Selected Studies, Vol.1》給人的感覺太Cluster太Roedelius,Lloyd的風格並不明顯。 事隔三年,Lloyd Cole終再一展所長,以單飛形式發行個人電音專輯 《1D (Electronics 2012-2014)》,為樂迷帶來另一個驚喜。
在與Roedelius一起製作《Selected Studies, Vol.1》時,Lloyd寫下了一大堆作品,最後只選取了部份於《Selected Studies, Vol.1》中發表。 在所屬廠牌Bureau B鼓勵下,Lloyd 把餘下來的作品選出十一首,修改後輯錄成《1D (Electronics 2012-2014)》,並於一五年九月面世。與《Selected Studies, Vol.1》不同,《1D (Electronics 2012-2014)》是Lloyd 的純個人作品,未經過Roedelius的打磨,因此在《1D》中,我們找不到Roedelius那日耳曼式的精密和計算,碟中那全由Modular Synthesizer 演奏、不經電腦加工、精簡隨心的電音線條,流露出是一種近乎禪的詩意和逸趣。碟內作品就像一個個百子櫃,每個櫃內盛著不同藥材,而每種藥材都各自散發著自己獨有的氣味。 〈Slight Piece〉、〈Autogryo〉和〈Rene〉簡約得像一柱清香或涓涓流水,隨意但飄逸; 〈Benson〉的童趣叫我聯想起電音先鋒Raymond Scott的電子「兒歌」大碟《Soothing Sounds for Baby 1-3》。全長七分鐘的〈The Bund〉是全碟最太空最Ambient的一曲,描繪的是太虛的渾沌與虛無。 〈Slight Orchestra〉奏出的,則是一幅富東方色彩的大自然水墨畫。
《1D (Electronics 2012-2014)》的聲音雖不比《Selected Studies, Vol.1》和《Plastic Wood》多層次,但卻是Lloyd最有個性的一次。 在《1D (Electronics 2012-2014)》中,我們聽不到精美的旋律或和聲,卻在留白的聲像中,聽出了禪意。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 Music 音樂社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