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y Perry今年發行睽違多年的新專輯《Witness》,在市場上似乎多風雨不斷,從令人困惑的封面與一系列大膽卻讓歌迷卻步的曲風,加上泰勒絲、川普的新仇舊恨攪局,用多舛形容這張專輯應該不為過。即便如此《Witness》依舊靠著Katy Perry既有的號召力、魅力,以及72小時不間斷的直播放送,鴨子划水般地從告示牌41名滑到冠軍,算保住了顏面。
在《Witness》中Katy Perry企圖拋開過去泡泡歌的形象,歡愉的氣氛中潛藏著對於社會的批判、自我認同等議題,如同她在訪問所提及的"purposeful pop",透過流行音樂傳達更多意識,卻像雙面刃豐富專輯涵養時卻將詞曲切開,活力十足的節奏間卻傳來嘲諷與批判,讓專輯聽來詭譎極端。
從柔軟的同名歌曲<Witness>開始便可以感受到Katy Perry與以往的不同之處,Katy Perry聲音從迷幻的電子節拍中傳出,搭配扎實地重低音傳達歌曲意境,期待尋找相同頻率的人建立連結,從歌曲中也窺見專輯走向偏電氣,比起過去的作品,延續重低音與電子樂器的<Hey Hey Hey>則傳達出流行天后堅毅的一面,在毫不隱諱的<Bon Appétit>中化身性感尤物,帶著濃烈雷鬼風味呈現於專輯中,<Roulette>、<Power>嗅出80年代流行樂獨有的帥氣風情,幾首電氣與流行交織為專輯渲染出不同以往的個性。
接著帶著嘻哈風味實驗性十足的<Swish Swish>,像風暴般充滿自信地嘲謔對手一番;<Chained to the Rhythm>更是找紐西蘭歌手Sia狂噴川普,流露出在優渥環境下的省思,與迷幻且重複性高的<Déjà Vu>相呼相應;延伸至<Bigger Than Me>中的巨人,展現出Katy Perry想表達的purposeful pop;而幾首純粹的流行佳作如<Bigger Than Me>、<Miss You More>則表現中規中矩,直到內斂沉靜的<Into Me You See>收尾,回到真實樂器應有的溫度,聽眾如南柯一夢般會到現實。
筆者認為《Witness》對Katy Perry是極大的冒險,從收歌到編曲都充滿實現精神,某種程度挑戰著聽眾接受度,刻意騷動一些敏感神經,對流行歌手而言實屬難得,專輯編排流暢一致性強,然而《Witness》中少了令人眼睛一亮的單曲,過多類似曲目使15首歌聽來冗長,缺少亮點與記憶點恰恰是流行樂的致命傷,在《Witness》中便直踩這兩顆地雷,即便專輯更為成熟深沉,卻少了過去《Teenage Dream》中的魅力與娛樂性。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 Music 音樂社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