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輯《?》中團隊大換血,激盪出不同以往的張韶涵,從中可以聽見張韶涵的聲音催熟於電子與滂沱的管弦樂中,此外無論從編曲到視覺都刻意添加藝術感,讓《?》更顯飽滿結實。
張韶涵的聲音極有辨識度,寬廣嘹亮的高音收服大批歌迷,因此在選曲上主要以中高音為主,然而音色偏尖加上連續的高音,過去的作品中常讓筆者聽覺疲勞,但在新專輯中感覺到歌手為此下了功夫,除了聲音厚度增加、用了不同口氣與音色在編曲上更是用許多音色偏暖的中低頻,並用電子音樂串連,打造出張韶涵離開福茂後最成熟的蛻變。
在《?》中張韶涵大膽的啟用全新團隊,對習慣台灣血液的華語市場無疑是一步險棋,但最終呈現於專輯效果相當讓人滿意,找回張韶涵過去的鋒利感之餘也多了更多藝術性,影像與音樂的相輔相成,更是在專輯正式發行前便備受矚目,將流行音樂的觸角向外跨界,突破華語音樂固有的藩籬和限制,由內而外探索出張紹涵在流行藝術的可能性。
幾首提早發表的作品<引路的風箏>、<還>以黑暗童話的方向驚艷聽眾,張韶涵的聲音遊走於雜訊中,更凸顯聲音的透度,其中<還>的高音共鳴相當漂亮,扎實有力拳拳到肉。同樣深邃濃郁的<無常>、張力十足的<因”我”而起>都在高跨度的音符中聽見不同以往的口氣,多了一些藝文腔,幾首單曲飽滿鮮明聽見張韶涵在音樂上的轉變。
另外專輯中加入大量的電子節拍,從碎拍架構出的<作勢裝腔>到都會感十足的<常>、<別>、細緻迷人的<我>,在管絃樂中融入電子節拍,使歌曲在大氣的線條中嚐到更多現代感。專輯中編曲較小的<河>則被壓在最末,重回真實樂器與人聲的清澈,為一段充滿張力了旅途畫下句點,綿延鬆軟地讓聽眾印象深刻。
《?》是張韶涵最有風格的作品,在嶄新的曲風中依然能聽見招牌的顫音、透的高音在編曲的助瀾下成就一張娛樂、藝術相結合的作品,而專輯中多數的歌曲編曲複雜,且用了很多大編制,使《?》自帶華語音樂少有的氣勢,當中張韶涵的聲音也能撐起編曲,展現出歌手的實力,也證明張韶涵不只能做出流行、高娛樂性的作品,也能交出如同《?》的大型音樂作品。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 Music 音樂社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