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JavaScript或是升級成可執行JavaScript的瀏覽器,以繼續使用PlayMusic音樂網 PlayMusic音樂網 - 林其蔚《磁帶音樂 2004-2013》:當聲樂藝術的活化,變成一種反照傳統流行的可能?
會員登入
|
OR

社會文化 林其蔚《磁帶音樂 2004-2013》:當聲樂藝術的活化,變成一種反照傳統流行的可能?
0
251

By ExpoFrontier

2014年12月31日 (二)

這是,有趣的現象。

目前在台北市伊通公園藝廊展示的《磁帶音樂 2004 - 2013》,若以藝術之外的角度去看這門展覽,是否,它能夠成為一種「反照傳統流行」的藝術展覽?

用藝術的角度來說,它展現的是聲音藝術的成果,但用生活寫照的角度來說,它反而要映證當初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黃文浩執行長,在眾多個展時提醒參觀者的重要啟示:「每一種藝術作品或流派,應當作為一種生活型態的反照。」似乎,從當時的開幕表演論及之,或許更能說明這一切。

何以說是一種「反照」?

其實在進入展覽之前,假設沒有看過任何關於《磁帶音樂》的相關紀錄影片,或者是探知藝術家林其蔚的相關背景,就直接進入展間觀摩實體的創作媒材,也許,見到了像是這樣的產物,正常人的第一直覺會是:「怎麼可能?好像不是想像中的如此?」

20141220itpark%2520%25289%2529.jpg
不過,換種方式,再看看另一種媒材,有無發現什麼玄機?
20141220itpark%2520%25286%2529.jpg
這些都是「磁帶」,但卻不平凡。

猶記今年六月,北藝大新媒系戴嘉明助教,就曾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以《活化的空白》個展,給予人們這樣的一種啟示:「當一種事物看似平凡之餘,只要用適切的元素去活化它,那麼,就能出現不平凡的驚奇。」同樣的原理反映在林其蔚的這項藝術展,亦是如此。

之所以開宗明義說它是一種傳統流行現象的反照,這是因為「活化」的過程所致。至於,林其蔚是如何透過「磁帶」的「活化」,去反照一種傳統流行現象?其實,在開幕的演出,就已經暗示了關鍵的要點,那就是「人聲」的驅動。

何以論之「活化即反照」?

其實,如果是有一定年紀的朋友,或許,應當對於影音工業的演進不會陌生;隨著科技的進步,影音產品(專輯、電影、音樂等)幾乎要逐漸走入數位化的趨勢,但是,數位化之前,其實影音工業可是出了許多相當寶貴的產物,像是「收錄音機」、「VHS」、「卡式錄音帶」等相當不可思議且珍貴的「骨董級產物」。

假設要播放一張卡帶裡面的音樂,那麼,你就要把卡帶放到收錄音機「PLAY」;可是,將同樣的原理投射於這項展覽中,那麼,當一個看似平凡的「磁帶」,要能被驅動時,那麼,「PLAY」這磁帶的關鍵元素,便是「人聲」;於是,《磁帶音樂》的活化流程,便是一種反照傳統流行的一門藝術。

倘若是以物理學的角度來闡釋林其蔚《磁帶音樂》的活化流程,那麼,它便是一種以聲樂藝術的寫實,來詮釋所謂的機械運作原理,只是,卡帶變成了磁帶,播放器變成了人聲,而下達「PLAY」指令的,便是從聽眾轉變為藝術家。

「你認為的平凡,實際上卻不然。」在許多元素被活化之前,平凡的,仍是平凡;於是,活化這些平凡事物的關鍵,便是要讓那些「平凡」變成一種「驚奇的不平凡」,甚至,透過活化的流程反照出往昔時代的現象,更是一種相當關鍵的考驗;或許,林其蔚《磁帶音樂》透過紀錄片案例與實際演出所展現的任何可能,正是一種「讓平凡增添許多驚奇」的寫照,不正如此?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


會員留言討論

 


一共有0則留言
同一篇文章誰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