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的歌”定義是什麼?
當一位歌手決定以類似【The Song】如此簡單的文字作為專輯的名稱時,往往會讓覺得他要不對自己的作品有十足的信心,就是歌曲所要傳達的內容範疇廣泛且充實。例如西方搖滾詩人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2002年為911事件錄製的【The Rising】,名稱直接卻充滿衝擊力。作品裡對社會細膩的抨擊以及對生命的體會常被許多樂評人稱之為次事件中最出色的代表,令筆者印象深刻。把蕭敬騰拿來和這位搖滾傳奇人物作比較,雖說有些不公平,但是既然他“只希望唱好聽的歌”給歌迷聽,那我就得認真分析歌手是否能藉著這十首歌達成願望。
首先,蕭敬騰在進行宣傳時已多次申明製作群的方針就是要保留最單純的架構,收錄的作品主軸在於必須入口即化、舒服、自在且迎合大眾口味,同時能把歌手最真實的性格反映出來。因此在第一首作品「吻我吧」裡,我們聽到了歌手發揮了俏皮的玩味心和精準的律動感,復古的迪斯科風格具強烈的感染力。加上是歌手本人的創作,「吻我吧」作為開場秀算是打出了耳目一新的漂亮成績。歌手在演繹嚴爵的作品「放開」時表現同樣叫人讚賞。耳尖的聽眾肯定能嗅出嚴爵擅長的鋼琴風格,但歌手證明了自己也能輕鬆駕馭這首編排獨特的作品。
專輯的素質從這裡開始下滑,與范瑋琪在「鈴鈴」的表現若即若離,如果說這是刻意襯托出現代人的疏離感,那未免太牽強了。空洞的內容和過氣的風格同樣是「Kelly」最浮躁的問題,偏偏氣勢磅礴的弦樂編曲最容易令人動容,但筆者聽完作品後反而覺得更疲憊。最後一首同名作品更是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華麗弦樂編曲和刻意的高格調嚴重脫離了專輯整體上的風格,「The Song」恐怕真的會改寫歌手一路來廣受樂評人愛戴的結局了。
聽完十首作品後,我可以感受到歌手是真心想要提升自己的親和形象,因此多次都毫無拘束地展現出聲音裡的爆發力,滿足了歌迷的需求。不同版本的精美包裝也正是歌手為了回饋多年來購買CD的歌迷而砸下的資本,只是龜毛的我還是忍不住要問;所謂“好聽的歌”定義究竟是什麼?答案肯定不在“這首歌”裡。
首先,蕭敬騰在進行宣傳時已多次申明製作群的方針就是要保留最單純的架構,收錄的作品主軸在於必須入口即化、舒服、自在且迎合大眾口味,同時能把歌手最真實的性格反映出來。因此在第一首作品「吻我吧」裡,我們聽到了歌手發揮了俏皮的玩味心和精準的律動感,復古的迪斯科風格具強烈的感染力。加上是歌手本人的創作,「吻我吧」作為開場秀算是打出了耳目一新的漂亮成績。歌手在演繹嚴爵的作品「放開」時表現同樣叫人讚賞。耳尖的聽眾肯定能嗅出嚴爵擅長的鋼琴風格,但歌手證明了自己也能輕鬆駕馭這首編排獨特的作品。
專輯的素質從這裡開始下滑,與范瑋琪在「鈴鈴」的表現若即若離,如果說這是刻意襯托出現代人的疏離感,那未免太牽強了。空洞的內容和過氣的風格同樣是「Kelly」最浮躁的問題,偏偏氣勢磅礴的弦樂編曲最容易令人動容,但筆者聽完作品後反而覺得更疲憊。最後一首同名作品更是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華麗弦樂編曲和刻意的高格調嚴重脫離了專輯整體上的風格,「The Song」恐怕真的會改寫歌手一路來廣受樂評人愛戴的結局了。
聽完十首作品後,我可以感受到歌手是真心想要提升自己的親和形象,因此多次都毫無拘束地展現出聲音裡的爆發力,滿足了歌迷的需求。不同版本的精美包裝也正是歌手為了回饋多年來購買CD的歌迷而砸下的資本,只是龜毛的我還是忍不住要問;所謂“好聽的歌”定義究竟是什麼?答案肯定不在“這首歌”裡。
1
0
594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 Music 音樂社群網站』
會員留言討論